当前位置:首页 >> 民革动态
观故居 忆先贤 承传统 ——民革沧州市委赴沪苏开展爱国教育活动
2021-05-13     点击量:981

  民革前辈故居是宝贵的政治资源,也是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宣传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载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根据民革中央《关于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的通知》和民革河北省委2021年工作要求,56日至10日,民革沧州市委组织部分党员赴上海、江苏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众所周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宋庆龄先生是一对模范伉俪,更是一代伟人,在中国现代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虽然在近几年的“观故居”活动中,大家对他们的事迹已了然于心,但再次来到两位伟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内心仍是无比崇敬。尤其是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1843号的上海宋庆龄故居,宋庆龄在这里生活了15年,是她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和大量文物。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物件甚至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这位伟大女性的报国情怀。大家边走边看、用心感悟,敬意在胸中激荡。6.jpg


提到柳亚子先生,人们一定首先会想到重庆谈判时,毛泽东赠诗《沁园春·雪》的往事。当时读词后禁不住拍案叫绝的柳亚子,不仅和词一首,还将两首词都放在了与尹瘦石合办的“柳诗尹画联展”上。在重庆谈判这个关键节点,《沁园春·雪》的公开展出与发表,展示了毛泽东强大的自信,不仅宣传了共产主义,也还原了被刻意歪曲的毛泽东形象和共产主义形象,让苦闷的国人看到了希望。

在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的柳亚子故居,人们了解到了先生更多的事迹:他是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南社创始人之一,曾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柳亚子先生一生写下过7000余首诗、200余首词,这些爱国诗词声情激越、意气风发,是他“欲凭文字播风雷”的具体体现。先生的故居不仅是黎里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到门厅上周恩来总理题写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你就能想像得到,从这婉约小镇中走出的柳亚子,曾有过怎样慷慨激昂的革命生涯。

5.jpg

几天时间里,民革沧州市委党员们还先后参观了朱学范、钱昌照、沈均儒、茅盾、王昆仑等爱国先贤的故居,同时与常熟市民革就两地民革工作进行了交流,收获颇丰。7.jpg


一位党员说,过去对于朱学范、钱昌照、王昆仑等这些民革前辈,并不是特别了解。通过这次观故居活动,了解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为国家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感受到了他们光明磊落的政治风范和人格魅力,以及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优良传统,这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和净化。8.jpg8.jpg

   民革沧州市委驻会副主委杨国忠感慨地说:通过这几年“观故居”活动,我们对民革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民革党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也更加强烈。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我们一定会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继承和发扬前辈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参政党职能,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