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观故居、忆先贤,不忘初心使命,坚定走多党合作之路
2021-05-17     点击量:2972


刘彬

为践行民革中央学习继承民革优良传统,进行党员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于2021年5月7日瞻仰了民革先贤朱学范同志故居。

 朱学范是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1947年他与李济深、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在香港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他也是中国劳工运动的领袖,为中国工会的团结、统一和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朱学范先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邮电部部长,为创建新中国的邮电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朱学范故居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新街11号,为上海地区传统砖木结构两层楼民居。1905年至1925年,朱学范在此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已进入夏季的朱老家乡午后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但党员们学习热情不减。来到这小桥流水、依河成街、古色古香的小镇,走在朱老童年足迹踏遍的故乡土地上,别有一番情怀。故居内陈列着朱学范生平各时期的主要事迹图片以及大量文稿、信函、照片、藏书、生活用品以及原声原话视频等等,实物方面如1948年朱学范奔赴解放区后在东北所穿过的大衣,1962年竺可桢建议发行纪念李白、杜甫、徐光启纪念邮票致朱学范信,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赠给朱学范的砚台等。珍贵文献如1947年在上海出版的《中国工人会被分裂吗?》英文宣传册、1948年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合影、1956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接见全国邮电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合影等。这些珍贵的文物文献真实地纪录了朱学范为中国的工人运动、邮电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示了朱学范曲折的革命生涯和传奇的人生履痕,传递了朱学范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远大的精神追求。


              

从这些朱老珍贵的文物文献中我了解到,朱学范生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工人出身的朱学范从1925年起即投身劳工运动。在复杂的斗争实践中,他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苦难的中国工人谋求福利、争取权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给他以深刻的启示,从而使他自觉自愿地接近中国共产党,并最终彻底站到人民民主革命的革命行列中。新中国成立后,他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大旗,不断追寻革命、追寻真理、不畏艰险、坚定信念,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做了大量工作,朱学范始终关心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多次在国内外发表文章和谈话,呼吁两岸 ”三通“,呼吁和平统一。他为推动海峡两岸”三通“的早日实现,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带着对民革前辈的无比崇敬,我们认真细致的参观学习,在故居的每一张历史实物或照片面前驻足良久,一份朱学范亲笔信稿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朱学范在《愿有生之年见祖国统一》中的一段话“我行年八十有四,从晚清到民国,饱经患难,历尽沧桑,终以得见今日祖国大陆的欣欣向荣而深为慰。……唯一的愿望是能在有生之年,及身而见祖国统一,民族团圆,中华腾飞,天下太平。我相信台湾的老朋友一定会有同感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一生革命,不畏艰险,耄耋之年,仍念念不忘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团圆复兴,我反复观看,此时眼角已湿,肃然起敬,行注目礼,向这位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德高望重的民革前辈不平凡的一生由衷敬佩。同时对先生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崇敬之意。

    通过参观朱学范生平陈列馆陈列的珍贵文物文献,我了解了朱学范为劳工运动、抗日救亡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被他不畏艰险、坚定信念、矢志革命的一生所感动。同时深刻领悟了他热爱祖国、寻求变革的精神,为救国兴国、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报效国家、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倡导民主、力行团结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把成为善良、勇敢、心胸宽广、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的人作为一生的追求。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民革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立足本职,积极参政议政,为沧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要积极发展民革事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的政治操守,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