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手泽如新,往事如诉---观故居有感
2021-05-18     点击量:3374

经济支部郭军

五月的天,正是春末夏初,既没有刚入春时的料峭之寒,也没有盛夏时的炎炎浮躁,天空沉静,草木欣然。在这宜人的天气里,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5月6日我跟随着民革沧州市委组织的党员代表一行32人,奔赴上海嘉兴等地开展为期五天的党史教育、观故居活动,期间还安排党员参观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和四行仓库纪念馆。

这次观故居活动,主要参观了上海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以及朱学范、沈钧儒、柳亚子、钱昌照、王昆仑等先贤故居。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生活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也是他思想发展和飞跃的历史见证地:在这里,孙中山潜心研究革命理论,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在这里,孙中山会见中国共产党和苏俄代表,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完成了他思想上巨大的飞跃;在这里,孙中山召开会议,着手改组国民党,酝酿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这里,孙中山举行记者招待会,向国人发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号召……

宋庆龄故居,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宋庆龄于1948年底迁到这里居住,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讲解员告诉我们:宋庆龄把这里视为她的家,她说到北京是去上班,回到上海就是回家。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收藏着大量的宋的遗物,总数在一万件以上。如宋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写下的文稿、函札,收藏的字画、印章和图书,留下的照片,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国画,还有国际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客厅西面的餐厅里陈放着她个人生活经历中的重要纪念品和各国友人赠送的珍贵礼品。在这间陈设简朴的小餐厅里,宋庆龄还宴请过来访的贵宾。书房中收藏着孙中山先生演讲的珍贵录音唱片和孙中山亲笔题字的遗著,还有中外图书4000余册。孙中山过世之后,1926年1月她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清党,宋庆龄坚决继承孙中山“联俄容共”的政策,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决裂,8月份,离开上海赴苏联莫斯科,以后又旅居欧洲多年。1931年7月宋庆龄回国,面对国民党的恐怖统治,她和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人于1932年12月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掩护和营救了许多被迫害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1936年底爆发了西安事变,她主张国共两党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国共再次合作后,她没有重新加入国民党。1938年6月,她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战灾儿童福利工作,并把募集的钱款和医药物资运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宋庆龄具有很多的政治资源,她是孙夫人,被称为“国母”,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她一直都没有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她并不热心于政治,而是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了妇幼保健院。宋庆龄的一生,充满了爱和信仰。她把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安危与自己紧紧相连,她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

短短的五天时间里我们还连续参观朱学范故居、柳亚子故居、钱昌照故居、王昆仑故居、沈钧儒纪念馆、茅盾纪念馆和一大卫士王会悟纪念馆等民主先贤曾经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纪念馆内摆放着他们曾经写过的文章和用过的物品,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火红色的历史事件,纵观这些民主先贤的一生,无不充满了浓浓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这些革命前辈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用脚步丈量了共和国的成长的轨迹,他们的一生记录了共和国民主发展的历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每一个民革党员都要担负起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献言献策,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