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养老服务和提振消费双赢——政协沧州市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发言摘登(五)
2025-07-28     点击量:33

编者按:6月26日,市政协召开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围绕“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养老服务和提振消费双赢”进行协商议政,会上,9位市政协常委、委员作交流发言,27人作书面交流,现将会议交流发言摘登,敬请关注。

图片

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面对严峻的人口压力,同时也将迎来银发经济数十亿规模的发展机遇。要切实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人口压力转化为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强化顶层设计,绘好产业发展“路线图”。一是高点定位,规划先行。抢抓“十五五”规划编制契机,高标准制定《沧州市养老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6-2035年)》,明确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高位推动,攥指成拳。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市级养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定期会商解决重大问题。三是错位发展,擦亮名片。立足我市实际,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找准比较优势,在医养康养结合、智慧健康养老、老年文化旅游等领域精耕细作,打造具有沧州辨识度的特色品牌。

二、优化供给结构,丰富养老服务“菜单栏”。一是跨界融合,激活“养老+”新业态。打破行业壁垒,大力推动养老与医疗、康复、文旅、教育、金融、地产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养老服务延伸,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康复设施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精心策划推出一批“运河风情”“滨海康养”等特色银发文旅线路和产品。二是聚焦刚需,补齐专业服务“短板”。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和社区康复中心。大力发展老年用品产业,支持研发生产适老化智能穿戴、康复辅具、照护机器人等“硬核”产品。三是标准引领,把牢服务质量“生命线”。建立健全覆盖全链条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三、激发市场活力,引育产业发展“生力军”。一是放开准入,打破“三重门”。坚决落实“非禁即入”,全面清理不合理的准入限制。二是招大引强,培育“领头羊”。坚持引育并举,加大国内外头部养老品牌招引力度,精准扶持培养一批本土“领头羊”企业。三是优化环境,当好“服务员”。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决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放手发展”。

四、夯实要素保障,筑牢产业腾飞“基本盘”。一是破解难题,保障用地供给。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应保尽保”。鼓励盘活利用存量闲置厂房、校舍、办公楼等资源,依法依规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全面落实用地优惠政策,切实降低用地成本。二是疏通堵点,引入金融活水。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针对养老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养老产业专项债、政策性贷款和引导基金支持。三是破解瓶颈,建强人才队伍。支持本地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推行“订单式”培养。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挂钩的薪酬待遇动态调整机制,打通职业上升“天花板”。实施“沧州养老工匠”培育计划,加大宣传褒奖力度,增强职业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