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贵州之行心得体会
2019-05-05     点击量:1313
崔文文
    2019年3月10日至16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民革沧州市委组织的赴贵州参加党员能力建设培训活动。贵州省政协干部培训中心的老师们精心准备了6次现场教学和3次室内讲座,采取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方位讲解了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期间的革命历史及感人事迹,使我受益匪浅。
    黎平会议—伟大转折的开始。3月12日下午,在黎平会议会址进行了第一次现场教学。1934年12月15日,为了确定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政治局特别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对红军进军路线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做出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了正确的战略路线。黎平会议第一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的错误战略方针; 第一次结束了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层受排斥的地位,开始形成了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包括过去反对他的人),赞同、支持、拥护他的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重大问题,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否定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错误指导的先例,是对共产国际从盲从到独立思考,从逆来顺受到自作主张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长征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有很多,其中著名战役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红军一方面面临着凶恶残暴的追兵阻敌,一方面面临着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常常是饿着肚子打仗,不怕流血牺牲,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是因为革命党人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断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无畏艰辛、无畏流血牺牲。
    在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中,我们拜谒了邓萍烈士之墓和红军坟。邓萍烈士墓安放在纪念碑北面的小山坡上,他是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牺牲的最高军事将领,年仅27岁;在邓萍墓西面处,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群众称为红军坟,后经考证,这位军医的名字叫龙思泉,1935年红军长征来到遵义的时候,为了给老百姓看病没有赶上出发的部队,在追赶部队的途中被几个狗腿子枪杀,当时年仅18岁。陵园中有一面英烈墙,上面记录着长征期间牺牲的烈士的名字和年纪,最小的只有12岁,有的至今不知道具体名字,只能以“同志”代称。正是这些坚信中国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不忘使命、倍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为进一步提升民革党员建言献策的能力,我们集中学习了“关于做好提案工作和社情民意工作”的讲座。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充分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富强,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不忘初心,结合新形式、新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与中国共产党一起携手才能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此次学习期间,还参观了贵阳大数据展示中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数据分析,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住址、至贫原因、家庭财产情况、异地搬迁情况、需要帮扶情况等具体信息全部经过大数据比对和分析,为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提供了最有力的数据支持。对于我个人来说受益匪浅,对我以后从事扶贫工作有很大帮助。做为一名民革党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克服困难,认真做好收集社情民意、撰写提案、开展调研等工作,为地区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