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弘扬盘古文化作大旅游面包在青县重建盘古庙的建议——民革沧
2012-01-02     点击量:4204
    一、 建议的历史依据。
盘古是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盘古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全国各地有不少盘古遗迹和传说与故事可谓延续古今,老幼皆知。青县的盘古遗迹众多且史志记载久远。
青县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盘古遗迹群。从《青县志》、《天津府志》、《畿辅通志》、《皇朝通志》等志书中,均有“盘古墓、盘古沟、盘古港、盘古里(村)、盘古潭、盘古庙俱在青县”的记录
二、 盘古文化遗考
盘古沟:宋朝元丰年间,王存等编撰的唐宋暑期著名的地埋专著《新定九域志》卷二《乾宁军》(青县在唐朝名为圪宁军)就有盘古沟记录,距今至少1000年。《明一统志》记“青县城南有盘古沟,深三丈,东流入御河,虽旱不竭。”民国初期,青县的盘古沟和盘古庙就作为古迹的旅游景点刊登在《津浦铁路旅行指南》中。
盘古墓:相传夏禹疏通徒骇河,并为盘古修墓立殿。唐宋时期著名的地理专著《新定九域志》卷二《乾宁军》同时也盘古墓的记录,距今至少1000年。明朝著名历史学家谈迁在《北游录》记:《盘古遗址今何在?》指出:“元代忽必烈在今河北青县敕建盘古、盘古庙并祭祀之。”
盘古潭:明清入民国的《青县志》均载“盘古庙前有一深潭,称盘古深潭,为盘古氏所挖,深不见底,注渭滹沱河南来水势,于盘古祠下,湍急汹涌,深不可测,有巨鼋潜其中”列青县八景之一,曾有“万丈深潭,百网鱼同”之传说。
盘古镇(乡)、盘古村、盘古里:至今尚存。
盘古井、盘古亭:至今尚存。
盘古庙:从史志上县城的盘古王祠、祠、寺或庙,建于元朝(1278年)。
据《青县志》、《河间府志》、《畿辅通志》等史料志书记载,明代盘古王祠改庙。明永乐四年盘古庙倒塌,士僧启坛募化重修。明成化元年再修;二十年又倒塌而重修。弘治十四年,青县知县周候向弘治皇后提出扩修盘古庙的建议,张皇后慷慨应允,拨巨资扩建盘古庙,历时3年之久。至了弘治十七年(1504年)一座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盘古庙呈现在世人面前。崇祯九年又重修。清朝雍正十排图就标有青县盘古庙。康熙二十七年迁建于黑龙港河西岸。据《皇朝通志》载“清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为盘古庙立御碑一座”。民国五年盘古殿毁于大火,经僧人本信募化,遂于民国八年动工,至民国十七年修复。但殿堂较前为小。
青县的盘古庙为中国盘古庙建筑规格最高者。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所建盘古庙,据记载,三殿为石、砖、木结构,金碧辉煌,蔚为壮观,状似现在北京的太和殿。明翰林院官员马政为盘古庙撰写了500多字的碑文,至今碑刻犹存。这个庙的建筑规格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三、 几点建议:
1、建立组织。以市有关部门与青县政府组成联合领导班子,广招社会各界人士及海内外有志之士为成员。责成市文化及青县文化部门为常设机构,组织人员进行筹建前的筹备工作。
2、组织宣传。充分宣传我市青县盘古文化这一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媒体的广泛作用扩大宣传与影响,为发展我市旅游大餐,作大宣传。使之海内外都了解盘古文化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发掘这一文化遗产。
3、广泛发动,征集设计资料。历史上的盘古庙金碧辉煌十分壮观。这次重建不能低于历史上的建筑风格与标准。要充分体现这一文化古迹的人文效应。
4、筹集资金。采取海内外广泛集资,国家辅助的方法。根据所筹资金数目,分批次逐年进行建设。
5、组织实施。通过以上四项步聚一旦一切促成即可组织实施,由筹建组织全班人马组织实施。